拉格至汗密
早餐是粥、馒头、少量咸菜,众人吃得风卷残云,速战速决后背包走人。海客说,路上见!我说,晚上见,肯定追不上你。西绕见我没有走的意思,把背起来的包又放下了。我刷牙、装包、上厕所,磨蹭了十多分钟。
前4个小时走得比较轻松。虽然满路垃圾触目惊心,整个环境气氛依然很好,特有的气息从每一片绿叶中弥散出来,形成一种说不出的氛围……行走其间,心里踏实、愉悦,莫名地感动……
西绕始终没有走远,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他在前方等我,几处水流较大的地方还拉我一把,很借力。我新买了双杖,仍习惯用单根。强驴们说,双杖能顶半条腿使,还能减轻膝盖磨损增强平衡性。我也感觉出单杖的不足了,以后再走一定试着用双杖,虽不负重,毕竟老胳膊老腿了。
没觉得累,一次也没坐下休息,只在西绕为我摘野果的时候,原地站了一会儿。
西绕对这条路很熟悉,我这个很能发现野果的馋人竟然没看见我酷爱的“小草莓”!在独龙江和去大拐弯的路上见过,当时急着赶路,没吃着几个,还把手指扎出数个小洞,献了点血。西绕摘得老练,一会一把。有幸如此从容地大吃“小草莓”,真是痛快!幸福感陡然飙升……
路餐,西绕叫年轻向导过来分享我们的食物。前一晚山东女孩告诉我,西绕在多雄拉山口给大家发冰糖……西绕吃东西都是与周围的人分享的,不仅是西绕,几年来我所遇到的藏族人,他们的分享意识都很浓。于他们,分享不是一种礼貌,而是一种习惯。对此,我一次比一次感受更深,也一次次地被他们感动,并暗自清扫自己内心里的自私。
再上路时开始下雨。
前一晚月色朦胧,早上四周山头云雾缭绕,我只陶醉美景,没考虑雨。连续几年的好运气使我有些自负,背包没罩防雨罩,相机包的拉链依旧开着……下雨后西绕跑没了影儿,我想补救都来不及了。
在雨中,我一再地祈祷;反复地忏悔、检讨;大声地念诵经文……都不管用,雨断续地下了两个多小时,内衣外衣都湿了,挂在脖子上的录音笔也湿了,由西绕背着的相机更是在数难逃。还好,都没罢工。
后来知道是海客嫌走得太没有挑战性,祈求老天下点雨。汗密一直是晴的,雨只下在路上,真与海客的祈求有关呢。这场雨对我触动很大——要处处谨慎,时时感恩,万不可吹牛、自负。
阴雨天光线不好,湿度大,眼镜蒙雾,我走得有些没谱,先是陷了一脚沼泽,后又滑进溪流里,庆幸鞋里面没湿,外面脏得像一砣烂泥。
我对食物要求很高,不能有一丁点儿荤腥,对水没挑,河沟、溪流、瀑布……什么水都敢喝。开始时西绕帮我打水,后来他不再等我,我只能自己解决,水太深的地方不敢下去,把水杯挂在登山杖的腕套上钓水,很有趣。
清澈碧绿的多雄拉河跟随了一路,奔腾着,欢叫着。江涛、鸟叫、虫鸣,天然一支交响曲,声声入耳入心,深度享受。
溪水石上流,人顺溪流走,大段路程都是如此。下雨,大家跑得比平时更快。几次遇到长相十分诡异的大树,是我非常喜欢的神话境界,都没敢久停细品。我到汗密仍然是比较早的,不负重与负重差别巨大。
住汗密第一家旅店。先到的人在泡脚,我也拿了个盆去打水,盆很脏,没敢仔细清洗,凑合着用了。如今汗密的旅店都可以洗澡,不再是曾眼镜的专利了。条件很简陋,用水盆接冷水,再用暖瓶里的热水兑成温水,撩着洗。
没带换洗衣服,把湿衣服晾到绳上,光着膀子穿上肥大的加绒衣,四下进风。好在汗密气温稍高,不是很冷。
年轻的老板娘一边带孩子一边干活,麻利而有效率。这一天是我在墨脱路上吃得最好的,西红柿有久违了的童年味道,炒土豆丝特别地香,满满一小盆儿,当晚没吃完,老板娘让我留着第二天早上吃。
饭后,几位男同胞都把鞋刷干净晾在了走廊里,我想后面的路也好不了,到墨脱县城之后才清洗脏鞋。
四海旅店就在几十步之外。想过去看看……未去。
一天没拍照,与西绕在一起时紧着赶路,吃野果时又光顾着吃了。傍晚,先是漂亮的红云,后是彩云遮月,知道自己拍不好,只用眼欣赏,就像不会画画,许多画面式的童年记忆都只能存在心里一样。后来山东淄博的两位男士上楼来支起脚架拍月亮,我终于掏出相机按了两下。
夜色渐渐地浓了。我站在木栏旁,听涛声,享月色——细腻的甜蜜有如涓涓细流,在血液中轻轻地、轻轻地流淌……
评论